清明|让我们倾听那些器官捐献与移植背后的故事……

2018-04-04 19:22 凤凰网安徽综合
  • T大

“在生命的长河里,逝去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行动证明,

有一种价值超越生命,

有一种光辉跨越时空

大爱无声,大爱永存。”

在这个特殊的用来怀念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样一些人,一起聆听那些留给岁月和人间的故事。

郎溪医护人员为捐献者默哀(拍摄:刘喆)

你的生命与很多人相融

2018年3月29日,宁国市农民王尚(化名)因高处坠落一小时伴昏迷被送至宁国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广泛性颅脑损伤、脑疝。3月30日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损伤判定团队评估: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已无救治可能。为了完成王尚生前的愿望,家人在万分悲痛之下做出义举。当日,在宣城市和宁国市红十字会多名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他的母亲、姐弟、女儿等人签署了《中国人体捐献器官登记表》;3月31日晚成功实施器官捐献手术,获取了他的肝脏、一对肾脏、一对角膜、一对视网膜;4月1日,他的两个肾脏经中国科大附一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团队和移植团队不分昼夜的奔波和奋战,被成功移植到两位患者体内。他的肝脏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匹配到了外省一名等待肝移植的危重患者,被连夜运往上海进行手术;他的角膜进入角膜库,将于一周内移植给两名失明的眼疾患者;而他的视网膜将用于科学研究,造福更多的人。

在他的捐献器官登记表上,我们看到他的亲属签署了所有可以捐献的器官,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向我们展示着这个农民最淳朴的善良和爱心。“哥哥生前就说过,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生命结束了,想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只要能救人,能捐的都捐。”他的弟弟满含热泪说道。

“你走后,除了骨灰,还能剩下什么呢?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帮你留下点什么呢?我想到了器官捐献,虽然你走了,但你生命的一部分还活着,她与很多人相融,无论他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总让我感觉到你还没有离开我们,或许有一天,我们还能再相见……”这是来全省首例肺移植器官捐献者姐姐毕庆香的深情诉说。

他们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把生的希望,把光明和未来留给了他人。

宁国捐献者家属签字(拍摄:刘喆)

接力大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3月28日,宣城市郎溪县38岁的农民张军(化名),因特重型颅脑损伤被确诊为脑死亡。面对即将失去的亲人,他的家人做出了让人感动的决定,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生命。

“他的家人和所有的亲属,那天来了大约有四五十人,都同意捐献器官的这个举动。这是在我之前办理过这么多器官捐献中很少能够看到的整个家族都非常支持捐献行为的,所以整个捐献和获取过程都非常顺利,真的太让我感动了。”中国科大附一院OPO办公室主任姚自勤说。

最终张军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角膜。经过连夜奔波,捐献的所有器官都被分批次转运至该院手术室。虽然最终他的心脏因发现存在病变而被放弃使用,但他的一对肾脏和肝脏在我院肾移植和肝移植团队近百名医务人员的共同奋战下,已经植入三位患者体内,他的器官让三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器官捐献事业在不断地进步,因为社会文明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潜在捐献者参与其中,社会各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这项事业,不断地上演着接力爱,分享爱,延续爱的感人故事。

“3月30日凌晨,在转运张军器官的过程中,我们最后一批转运的是一辆十一座的商务大车,按照交通管理规定,夜间两点以后是不允许上高速公路的。因为我们车辆上有器官转运的专用标识,在和高速路口的工作人员简单沟通之后,他们立刻就向整个交通系统进行汇报并协调,以最快的速度让我们通行。从郎溪、宣城再到芜湖,几个高速站的入口处都给我们开了绿灯,早上五点半的时候我们顺利赶回合肥,将角膜安全的送回来。真的感觉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力量非常重要。”姚自勤这样说道。

接力爱,延续爱,器官捐献事业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李志、全省首例肺移植捐献者姐姐毕庆香和中国科大附一院OPO协调员童元元在诵读会现场(拍摄:姚自勤)

从受助者到成为捐献志愿者,他决定选择同样的方式让大爱延续

3月21日,安徽省红十字会在大蜀山文化陵园举行春分缅怀诵读会,缅怀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五年,每年都有很多得到器官捐助的受体自发来参会,来自长丰县的李志就是其中一位。李志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去年五月因为得到了宣城市一名器官捐献者捐献的肾脏而重获新生,经中国科大附一院肾移植团队精心手术和治疗后,目前恢复的很好。他深知是器官捐献者给了他再一次的生命,2017年8月,他的一个亲戚因交通意外导致脑死亡,在悲痛之中,他和整个家族第一时间想到了捐献器官,来回报社会。在李志的影响下和中国科大附一院OPO团队的协调下,他的家族做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他的亲戚捐献了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角膜,因为他们的大爱,又成功地挽救了5个家庭。

2018年4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李志本人也加入了器官捐献的队伍,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第289570位器官捐献志愿者。

爱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他们被爱,也学会了用特殊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身后捐献、自愿无偿”,用大爱来回报大爱,这样的善举,值得铭记。

郎溪捐献者家属签署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拍摄:刘喆)

让数字告诉你,那些为大爱而战斗的故事

“完成一例捐献,如果非常顺利的话,至少也需要48小时,这中间我们的团队都是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的。每一例捐献至少需要三名协调员的全程参与,以及脑损伤判定团队、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团队、器官获取与转运团队,器官移植团队、移植术后管理与业务支持团队等近百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生命延续的所有步骤。”中国科大附一院OPO协调员刘喆告诉我们,“3月29日郎溪县人民医院那一例捐献,因为涉及到四种器官,我们根据器官冷缺血时间的要求,分心脏、肝脏和肾脏、角膜三个批次进行获取转运,从夜里十点手术开始进行,到最后一批器官转运结束到达合肥已是次日凌晨五点半。目前我们办公室只有6个人,同事们都非常辛苦。”

器官捐献与移植,对器官移植团队来说也是考验,他们必须不分昼夜随时待命,以最快的速度将捐献器官安全地移植到受体体内,以缩短器官冷缺血时间。郎溪县人民医院的器官捐献,在器官达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后,肝脏外科、肾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连夜奋战,从凌晨0点30分到中午12点45分,12个小时,完成了1台肝脏移植手术和2台肾脏移植手术,让三名患者重获新生。   

2017年,中国科大附一院开展了安徽省首例器官捐献心脏移植,安徽省首例器官捐献双肺移植、单肺移植,安徽省首例跨血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全年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6例,获取大器官47个、角膜23对,共完成器官捐献心脏移植1例、肺移植3例、肝脏移植5例、肾脏移植29例、角膜移植21例,完成亲属间活体肾移植176例(含跨血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11例)。

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看见很多人离我们远去,看见很多个家庭无助的泪水,但我们也看见有很多人因此重获新生,很多个家庭重绽笑脸;我们还应该看见,这些数字背后,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器官获取团队不分四季不顾风雨奔走在高速和车站,是器官移植团队多少个夜晚不眠不休的连续奋战,是移植术后管理和业务支持团队一直的坚守与关爱。这些数字背后,有多少人为了传递这些大爱四处奔忙,有多少医务工作者废寝忘食汗水湿透衣背地奉献,这些我们无法计算,但我们应该铭记,正是他们用爱和善良,去守护爱传递爱,让更多的爱得以继续。

人体器官运输专用

让更多与死亡抗争的人可以获得生命的礼物

截至目前,安徽省拥有移植资质的医院仅有2家,中国科大附一院是其中一家,同时也是省内唯一拥有心、肝、肺、肾、胰腺、小肠全部资质的医院,全国仅有9家医院拥有全部移植资质。为了增强自身软实力,提高移植硬实力,医院聘请欧洲移植协会主席Nashan教授来院工作;聘请“中国肺移植第一人”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为客座教授,助力医院打造一流的移植团队;牵手安徽省红十字会,共同设立“生命关爱”基金,帮助在医院就诊的困难病患家庭以及器官捐献者家属。

“虽然为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器官短缺,很多病危患者只能通过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来延续生命。”姚自勤这样说道,“上周在安庆市,有一例有捐献意愿的家属,我们沟通了4天后,由于家族其他亲戚的反对,最终还是没有同意捐献。很多时候亲属有捐献意愿,但因为犹豫不决,等到最终决定捐献器官时脏器功能已经衰竭导致无法完成心愿。器官捐献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器官捐献事业的投入和宣传,只有全社会都来支持和促进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才能让更多人得到生命的礼物。”

李志志愿捐献登记表(拍摄:姚自勤)

在春天里这个特殊的日子,让爱的种子随着春风播撒,弥漫人间。让我们铭记这些爱的故事,愿更多的生命可以收获同样的爱。(姚自勤刘喆朱伟华)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