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每天下午两点,安庆莲湖公园内的露天广场上,黄梅戏草根剧团准时开演。一片小空地,一块红地毯,四五个民间演员便搭建成了一个大舞台。在票友广场上,许多民间戏班中,云峰剧团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几位演员虽说妆化得略显粗糙,但也算是有了戏曲的味道,空场的小黑板上写了当天上演的剧目。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包静云是这个小剧团的团长,从艺二十余年,她在舞台上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演出过大小百余本戏,扮演的行当有小旦、花旦、闺门旦、青衣、老旦、彩旦,也曾多次反串小生,塑造了众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古、今人物形象。她戏容俊美,表演细腻,既能饰演气度华贵的闺秀,又能装扮温文尔雅的小生,因而她的演出在民间深受欢迎。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12岁时,包静云受父亲的影响,在池州贵池老家镇上开始学唱黄梅戏,因为谋生的需求,中间也曾间断过不少年的戏路,但是最终因为自身的热爱和潜质,真正走上了民间戏路这条道,这中间也有过出省学习演出的经历。今年46岁的她,仍然坚持每天演出。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云峰剧团现有固定演员8人,再加上临时演员共有14人,目前她们都是本市的黄梅戏票友,既能唱又能演,组团之前闲暇时间他们也经常各自在大街小巷唱戏听戏,2007年因为共同的爱好,大家走到一起融合为现在的云峰剧团。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演出开场前,包静云在调整自己的头饰。由于大多数的民间剧团都在户外进行表演,剧团演出十几年来,包静云和她的团员们几乎都是在广场上完成换装,广场便是她们的化妆间。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因陋就简,广场上条件有限,演员们的每一笔,每一描同样一丝不苟。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折本戏中的道具不乏一些老物件,多年的演出,包静云一直完好的保存在身边。常年的外出演出让包静云和她的团员们都得随身携带演出的服装和道具,每次收拾完都是大包小包好几箱东西。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作为一团之长,前台后台包静云都要兼顾周全,休场的片刻她便去给鼓乐师傅搭个手,帮个忙。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演出间隙,包静云与剧团里担任临时演员的姐姐闲聊。包静云说,这些年在外演出虽然辛苦,但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情,特别是演出的戏曲受到了肯定和欢迎,让她很鼓舞。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大大小小演出,比赛也数不清了,奖盘,奖杯,合影留念,媒体报道也很多,谈到这些,包静云娓娓道来,脸上不时洋溢着欢快的成就感。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包静云的艺术世界纯净如水,除了唱戏,别的什么也不想。今已46岁的她,仍然坚持每天演出。她说,每次演出时,戏迷们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喝彩声和掌声都是她最好的回报。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可即便如此,包静云和她的团员们仍然被生计困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市场逐渐萎缩,低薄的收入加上行业的竞争,黄梅戏民间剧团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挑战。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民间剧团多数都是公益性的演出,收入很低,很多时候都是依靠一些戏迷的支持走到了今天。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全身心投入在剧团里的包静云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她说,现在剧团的收入已经大不如前,但她仍然希望坚持下去,创新更多的“好戏”带给观众。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演出间隙,包静云给看戏的戏迷倒水,暖心周全的服务也博得了众多戏迷们多年的捧场和追随。

  • 徽眼第41期:“草根”团长的戏曲梦

    “黄梅戏的根在基层,演员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广接地气,艺术常青。”一天的演出结束后,包静云总是要等到清场,收摊完了最后一个离开。十几年来,这样一个草根艺人一直坚守在黄梅戏艺术表演的一线。(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蒋伟/摄)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