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张大岗的“合肥一日”
- T大
影像讴歌新时代,图说百姓好生活。5月21日,“合肥一日”全国摄影大展盛大启幕,这一天,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一道用手中的相机手机和无人机记录着合肥,这一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凌晨到夜晚,我用镜头讲述着普通百姓的故事,不一定精彩却很真实……
第一站:合肥南动车检修所(5月20日20:00-5月21日02:00)
《中国标准动车组齐亮相》5月21日凌晨拍摄的合肥南动车检修所存车线。
存车线上包含了复兴号CRH-400BF型、CRH-380B型、CRH-380A型、CRH-2型几乎涵盖了全国动车组(除高寒地区)基本型号,也代表了我国动车从引进吸收再创新到完全自主研发的过程。实现了从CRH2型动车组到CRH3型动车组再到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飞跃发展。
《动车清洗工——陈昌红》2018年5月21日凌晨1点18分,合肥南动车检修所清洗工陈昌红完成一列直通车的清洗工作,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二站:合肥广电中心庐剧院排练室(5月21日09:30-10:40)
《“庐剧皇后”丁玉兰》2018年5月21日9点42分,88岁高龄的“庐剧皇后”丁玉兰依然活跃在传承庐剧文化的第一线。
丁玉兰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她幼年丧父,随母亲在养父丁友和的丁家班演戏谋生。由于当时庐剧还是小戏,社会地位很低,在辗转的演出路程中,丁玉兰也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也正是在这演出的氛围感染下,丁玉兰从小就练就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后来,丁玉兰拜戏班的陈师傅为师,由于天赋高,学戏精,8岁开始登台,13岁就可以唱庐剧代表剧目,并很快成为一方名角,经常有人点名要丁玉兰唱场子。在艺术上锐意进取的丁玉兰,随后又正式拜庐剧名角郭士龙为师,使艺术品位更臻完美。图为丁玉兰正在与弟子们排练。
解放后,丁玉兰进入安徽省庐剧团,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她如饥似渴地补充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和观摩兄弟剧种演出,广泛吸取各剧之长,为再攀艺术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1957年,在北京的戏曲汇报演出中,丁玉兰凭借对庐剧代表剧作《借罗衣》、《休丁香》的精彩演绎,震惊了戏曲界。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她的演出,并在看完演出后同丁玉兰等人亲切握手合影。周总理更是亲切地关怀丁玉兰,帮丁玉兰解决眼疾就医问题。
退休后,丁玉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任务,积极为庐剧贡献余热。8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丁玉兰获得了许多成就。1954年,参加华东地区第一届戏曲会演,凭借在《借罗衣》中的精彩演出,获得演员一等奖。1956年,凭借在《双丝带》中的杰出表演,获得安徽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一等奖。1959年,由她担纲主演的《借罗衣》被搬上银幕。鉴于丁玉兰的杰出艺术表演,她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安徽分会理事。退休后,在教师岗位上,丁玉兰先后被评为合肥市先进工作者、省政协积极分子、省劳动模范,并当选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她的事迹和艺术成就被《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文献收录。
作为庐剧代表人物,庐剧就是她的生命,倾注了她一生的感情。当然也正是由于她和她的剧团的存在,庐剧在很大程度上才从一个只在乡村野寨搭草台班演出的地方小戏逐步成为了能够进入省城立足的地方大戏。作为名角,她用她那玲珑的表演风格和甜美的地方韵味将庐剧一次一次推向全国。从地方味十足的《借罗衣》到文词高雅的《玉簪记》,无论是村姑还是大家闺秀,无论是青衣还是花旦角色,她都表演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这种百变的表演天才征服了淳朴的村民,也征服了苛刻的雅士。就像黄梅戏的严凤英、豫剧的常香玉一样,丁玉兰也可以说是观众心中的一个艺术符号,从一定程度上说,“丁玉兰”三个字就代表了庐剧。
《后台》2018年5月21日10点36分,在合肥庐剧院后台,新一代合肥庐剧院院长、演员段婷婷正在上妆。
2018年5月21日19点18分,丁玉兰弟子、合肥庐剧院青年演员朱敏正在为市民表演庐剧《江姐》选段。
第三站: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11:00-12:10)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2018年5月21日,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监控大屏。
“京沪干线”是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京沪干线”项目于2013年7月立项,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2017年9月29日正式开通。
5月21日,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监控大屏。(多重曝光)
《“量子新人”——刘祥》2018年5月21日,在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24岁的科研人员刘祥说:“大学一毕业就能够从事量子通信这样领跑世界的事业,我非常有成就感”。
第四站:渡江战役纪念馆(15:00—18:00)
《新时代新合肥新青年》5月21日,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五前委雕像前,几名街舞爱好者正在翩翩起舞。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但国民党政府根本没有改变其顽固的反动立场,而是一方面发表“和平”声明,散布“和谈”烟幕,企图以实现“和平”的名义,保存反动势力,取得喘息时间;另一方面在长江沿岸构筑坚固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然后伺机卷土重来。
毛主席霸气的一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千里长江分三路渡江作战。渡江战役于4月23日深夜渡过长江,4月24日晨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门楼上。
而这场战役的总前委旧址就在合肥市肥东县的瑶岗村。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取得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毛主席也为此欣然提笔,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018年5月21日,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广场前,市民戴倩倩(右)孙攀骑着共享单车享受下班时光。
第五站:罍街(18:00——21:30)
《火红事业代言人——丁露露》2018年5月21日19点37分,合肥罍街阿胖龙虾服务员丁露露为消费者端上火红的小龙虾。小丁所在的龙虾店每天销售龙虾达2吨。
2018年5月21日1,合肥罍街一家龙虾店店员正在忙碌。
《吃龙虾要自拍》2018年5月21日,19点52分,几位在罍街吃龙虾的市民正在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