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开展晒居民70年代老物件,品时代变化、生活变迁主题摄影活动,通过老物件和新物件对比,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面貌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代,粮票可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物品,买东西都要靠它”,今年74岁的家住合肥庐阳区林店街道金池社区的王建成老人正在家里展示他所收藏的58张粮票。(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家住庐阳区林店街道菱湖社区何大郢居民组70岁的王家庆老人展示了70年代她从长丰嫁到这里的陪嫁老物件五斗橱,王老说:“那个年代,这些物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十分值钱的,这组实木五斗橱是我父亲当年亲手给我打造的,用了几十年都是好好的。虽然现在看上去与时代格格不入,但这毕竟承载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别看这个箱子不起眼,在70年代,可是一个读书人装书用的宝贝物件呢”。家住合肥庐阳区林店街道菱湖社区荣城南苑的76岁老人聂先修表示。(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这个箱子是实木和铜条打造的,那个年代家里没钱买书柜,只好让家人做了这样的木箱来存放图书。(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老人家中,还有70年代保留下来的青岛钟表厂生产的老式挂钟。(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今年63岁项有柱是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连水社区荣城北苑人,修鞋计艺精湛、待人热情。(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55岁的王朝芳从1973年开始就做裁缝,现在每天来慕名缝制衣服的人依旧很多。(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70年代500多元的黄河牌收录机在孙立元老人心中有着难以忘怀的记忆。孙立元说“过去的东西质量就是好,你看这台收录机用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一点问题呢”。(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出于好奇,就把来往书信的邮票撕下收藏起来。”家住合肥庐阳区林店街道景湾社区的杨志文展示了70年代的邮票。“那时候就是靠贴着邮票的书信传递信息,虽然现代通讯联络的手段多,但写上一封信,贴上一枚邮票,寄托一种别样的情愫,倾诉彼此的牵挂,比起电脑键盘敲出来的冷冰冰的机械字体,也是一种难得的温馨与关怀吧!我会一直保存下去传给后代。”(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
“一直从事小商品经营,为了购货方便。1978年买了这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如今生意交给儿子了,我偶尔会用它来接送孙子上学”。家住合肥庐阳区林店街道铝厂生活区的陈友道展示了这辆老28式自行车。“几十年的风雨出行,我都靠他,虽然现在交通更方便了,也有了共享单车,但是对于我们老年人还是喜欢用当年的物件。”陈老说。(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赵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