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葛庭友一直致力于传承、发展传统剪纸技艺,他的剪纸艺术充分流露着对阜阳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葛庭友接触剪纸距今已有30余年了,手里诞生的作品不计其数。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葛庭友结合阜阳本地多种传统元素,创作了剪纸作品《献礼七十周年》,为祖国献上诚挚的祝福。
葛庭友的个人工作室坐落在阜阳师范大学老校区内,同时也成为了他第二个“家”。在剪纸教学之余,葛庭友喜欢和学员们交流洽谈,并用相机记录他们在创作剪纸作品时的点点滴滴。
在工作室的另一侧摆放着葛庭友30年来所获得的证书、奖杯等,这些荣誉铺垫了他通往剪纸未来的道路。
翻开葛庭友年幼时的剪纸作品集,书页已经泛黄,当时练习剪纸所用的两把剪刀也磨掉了原有的光泽;这些见证着葛庭友苦学剪纸艺术的艰辛历程,也承载着他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剪纸这门传统技艺已经成为葛庭友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平常除了剪纸,他还喜欢镌刻以及泥哨的制作,家里摆了很多精美作品。
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艺术,扎根阜阳更深的本土文化,葛庭友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用文字记录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编写成册。他说:“我从老一辈剪纸手艺人的身上汲取知识,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编写下来,更好地传承阜阳剪纸,也弥补老一辈人的技艺没能被记录下来的遗憾。”
葛庭友告诉我们,剪纸这门技艺赋予了纸张鲜活的生命,让一张平凡的纸变得精彩、富有生机,同时也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艺术。
一半兴趣,一半爱情。葛庭友和妻子一同经历着生活中的风雨,他基于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创作了系列剪纸作品《家》,“洗衣做饭”“田间劳作”“亲人团聚”等都成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艺术作品。